1940 年冬夜,安徽肥东的寒风卷着雪粒,刮过山王村东边的荒芜滩涂。当一具骸骨从冻土中被挖出时,围观的村民倒吸一口冷气 —— 骸骨身上那件破旧的冬衣,正是一年前交通员徐凯南失踪时穿的那件。根据潜入敌营的同志传回的消息,徐凯南被俘后宁死不泄露机密,最终被敌人活埋于此。
滩涂上,一个女人的哭声被北风撕碎。徐凯南的妻子晋克芳跪在骸骨旁,手指抚过那枚熟悉的铜纽扣 —— 那是她亲手缝在丈夫棉衣上的。她猛地抬起头,眼中的泪水变成了火焰:“凯南,我定要让害你的人血债血偿!”
一夜之间:英雄变 “叛徒”
1939 年农历十月十一日,这个日子像一根刺扎在晋克芳心头。那天,丈夫徐凯南与民政股副股长杜玉山在家中留宿,准备次日执行任务。深夜,三中队队长宣恒发突然敲门而入,神色慌张地说:“老徐,巢县缴获的皮油要赶紧转移,组织让你立刻带人去接应。”
徐凯南二话不说,叫上警卫员罗林富就出发了。晋克芳看着丈夫消失在夜色中的背影,没成想这竟是永别。
第二天清晨,宣恒发匆匆返回,带来了 “噩耗”:徐凯南和罗林富在复兴集附近遭伏击,罗林富牺牲,徐凯南 “下落不明”。很快,传言在队伍里蔓延:“徐凯南肯定投敌了!不然怎么就他不见了?”“罗林富怕是发现他叛变,被他灭口了!”
展开剩余79%这些话像刀子扎在晋克芳心上。她与徐凯南自幼相识,从童养媳到结发夫妻,十年间她看着丈夫冒死传递情报、资助伤员,怎么可能是叛徒?可她拿不出证据,只能眼睁睁看着丈夫从抗日英雄变成 “汉奸”。
更让她生疑的是宣恒发的反应。出事之后,他表面悲痛,却总在没人时偷偷摸摸。晋克芳想起丈夫出发前,曾笑着说:“这次任务就咱们四个知道,错不了。”—— 徐凯南、杜玉山、罗林富、宣恒发,如今罗林富牺牲,杜玉山在别处执行任务,活着的只有宣恒发。
“山王村到复兴集就几里路,敌人怎么偏偏埋伏在河沟?” 晋克芳夜里睡不着,反复琢磨:“那条干涸的河沟是近路,除了咱们自己人,谁会知道他们走那条道?”
农妇追凶:针线筐里藏着的决心
晋克芳没读过书,却有着庄稼人最质朴的逻辑:谁受益,谁就可能是凶手。徐凯南死后,宣恒发接管了二中队和三中队的部分事务,成了最大的 “受益者”。
这个自幼做童养媳、跟着丈夫学认字的农村妇女,开始了一场特殊的 “侦查”。她白天照常下地干活、缝补衣裳,夜里就揣着一把剪刀 —— 既是防身,也是提醒自己 “剪断” 私情、只认真相 —— 悄悄摸到宣恒发住处附近蹲守。
一个月后的深夜,她看到宣恒发鬼鬼祟祟地溜出村,直奔伪军团长李道传的据点。晋克芳咬着牙跟了上去,躲在柴草垛后,亲眼看见宣恒发从怀里掏出一张纸条递给李道传,两人低声交谈了许久。
“果然是他!” 晋克芳浑身发抖,却强迫自己冷静。她知道,没有确凿证据,没人会相信一个农妇的话。她继续跟踪,记下宣恒发与伪军接头的时间、地点,甚至偷偷捡回他丢弃的烟蒂 —— 那是伪军常用的 “哈德门”,而徐凯南他们向来抽自卷的旱烟。
最关键的证据,藏在徐凯南的枪上。晋克芳记得,丈夫的盒子枪枪管上有一道裂痕,是一次突围时被炮弹片划的,编号她也烂熟于心。某天,她趁宣恒发不在,溜进他的住处,果然在床底下的木箱里看到了那把枪!
“他不仅出卖凯南,还把枪据为己有!” 晋克芳攥紧拳头,指甲嵌进肉里。但她没有声张,她在等一个时机 —— 一个能让所有人都看清真相的时机。
骸骨作证:迟来的正义
1940 年冬天,机会终于来了。一名交通员从敌营带回消息:“徐凯南确实被活埋了,李道传的手下喝醉了说漏嘴,说他到死都骂‘汉奸不得好死’!”
晋克芳立刻带着村民赶到滩涂,果然挖出了丈夫的骸骨。当那具穿着熟悉棉衣的骸骨暴露在阳光下时,所有质疑都烟消云散 —— 若真是叛徒,怎会落得如此下场?
她捧着那把找到的盒子枪,直奔支队领导驻地。“谢团长,害死凯南的是宣恒发!这是他的枪,我亲眼看见他跟李道传勾结!”
支队立即派出侦查股长余国伦调查。余国伦拿着枪找到军械员,核对编号后果然是徐凯南的配枪;再结合晋克芳提供的接头时间,派人埋伏在伪军据点外,当场抓获了正在交易情报的宣恒发。
审讯室里,宣恒发起初还想狡辩,但当余国伦拿出枪、报出他与李道传的谈话细节时,他瘫软在地,交代了全部罪行:他早就被李道传用钱财收买,所谓 “转移皮油” 是他编造的谎言,目的就是把徐凯南骗到预设的伏击圈;他还偷偷弄坏了徐凯南的枪,确保其无法反击;事后又散布谣言,将 “叛徒” 的帽子扣在徐凯南头上。
真相大白那天,新四军团长谢禄轩在青龙厂饭馆设下 “鸿门宴”,以开会为名召集干部。当宣恒发踏入饭馆时,埋伏的战士一拥而上将其擒获。当天下午,这个叛徒就被执行枪决。
点击输入图片描述(最多30字)
青史留名:平凡者的伟大
一年后,徐凯南的追悼会在山王村举行。晋克芳将丈夫的骸骨重新安葬,墓碑上刻着 “抗日英雄徐凯南之墓”。那天,她把自己这些年传递情报、跟踪叛徒的经历告诉了支队领导,有人问她:“你一个女人家,就不怕被报复吗?”
晋克芳摸着墓碑上的字,平静地说:“我怕,但我更怕凯南在地下不安宁。他为国家死,不能背着骂名。”
后来,晋克芳接替丈夫成为交通员,继续在敌后传递情报。新中国成立后,她拒绝了政府的特殊照顾,说:“凯南是为国家死的,不是为我个人。我能劳动,不用麻烦国家。”
如今,山王村的滩涂早已变成良田,徐凯南的故事或许少有人知,但晋克芳追凶的身影,永远刻在了当地的党史里。这个没读过多少书的农妇,用最朴素的方式诠释了什么是 “忠贞”—— 对爱情的忠贞,对信仰的忠贞,对家国的忠贞。
就像那具从冻土中挖出的骸骨,纵然历经风霜,骨头里的气节从未褪色。正是无数个徐凯南和晋克芳,用生命和勇气,在黑暗中点燃了希望的火种,照亮了民族解放的道路。
发布于:河北省盛鹏配资-配资专业证券配资门户-股票配资知识-排名前10的证券公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